中國IDC評述網01月21日報道:1月18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中心等共同組織召開的第二屆首都互聯網法律工作者年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年會的主題是“如何應對近年來數量激增的網絡知識產權糾紛及訴訟”。來自司法部、工信部、中國貿促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仲裁委員會以及百度、新浪、淘寶等知名互聯網企業的100多位業內人士,進行了熱烈討論。
在此次年會上,記者獲悉,為了解決日益增多的互聯網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問題,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醞釀成立“電子知識產權爭議解決中心”,以第三方調解的形式對于網絡知識產權糾紛提供高效而靈活的爭端解決服務。
互聯網成知識產權侵權高發區
隨著網絡越來越成為文字、音樂和影視作品傳播的主要載體,政府打擊盜版版權的主戰場也逐漸轉向網絡。記者通過上網瀏覽對各地版權局的2013年工作計劃,開展網絡侵權盜版的監管和打擊,已經成為各地版權執法部門工作的重點。
在1月17日召開的全國文化市場管理工作會上,文化部正式公布了2012年全國文化市場十大案件。內容涵蓋音像、圖書、文物、藝術品、網絡音樂、網絡游戲、網絡文學等七大市場門類。其中,涉及互聯網的案件竟占五成。
工信部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中心副主任董樹濤向記者介紹,網絡知識產權相對于傳統的知識產權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征,即無形財產權和無國界限制。知識產權在網絡信息環境下表現的無形財產權表現更為充分,知識產權保護更為復雜,在網絡空間智力成果信息可以以極快的速度、極方便地在全球范圍傳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界限在網絡空間越來越模糊和淡化。智力成果信息可以瞬時跨越不同的知識產權立法區域,被不同法律環境中的主體所接受和使用。網絡知識產權的這些特性,再加上我國政策法規中對網絡知識產權尚無專門立法,致使當前網絡知識產權糾紛頻發。
案件激增審理不堪重負
網絡知識產權糾紛頻發的必然結果就是網絡知識產權案件的激增。在此次年會上,北京市高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張雪松披露,2012年全北京法院系統一審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較2011年增長17%,二審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較2011年增長16%,其中網絡侵權案件占有絕大比重。
而從2010年開始,上海、海南、廣州、四川、湖北等地法院發布消息,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案件數量呈“井噴式”增長態勢。
在《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10年度)白皮書》中,記者了解到,2010年上海市法院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2576件,其中以注冊在本市的數家知名視頻網站為被告的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案件即達418件,且被告敗訴率達92.8%。
2011年,海南法院受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同比增長6倍。四川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806件,較2010年增長了67.22%。從2009年到2011年,廣東知識產權一審年收案數從6144件增至16094件。
對此,海南省高院副院長傅勤分析指出,訴訟案件數量的大幅增長說明人們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需求旺盛。
廣東省高院副院長徐春建表示,侵害作品復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侵犯商標權及仿冒他人權利等4大糾紛案件總和,占廣東全部知識產權糾紛的70%以上。當前制假售假和網上非法傳播,依舊是知識產權審判重點打擊的對象。
業內紛紛尋求破解之道
圍繞著網絡知識產權案件激增的問題,法院、司法部門、仲裁、調解機構以及各大網站,都在尋求破解之道。
2011年4月18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與中國互聯網協會在北京簽署《關于合作建立互聯網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機制備忘錄》(以下簡稱《調解機制備忘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在備忘錄簽署現場曾經表示,面對互聯網著作權案件數量的持續大幅增長,加快構建和完善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促使糾紛更加便捷、經濟、高效地得到解決,對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此次年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主任王斌表示,行業協會在知識產權糾紛中的調解作用不可忽視,它可以促進訴訟調解與行業調解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和相互銜接,為當事人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糾紛解決方式。在2012年,協會已經完成與北京、上海和廣東等省級法院委托調解合作關系的確立,這種合作模式概況為,即協會在各地法院的指導下,對于法院受理的網絡知產案件,在遵照法律規定和案件當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先進行第三方調解,如果調解不成再進入訴訟。通過這種模式,大量的案件在訴訟前得以和解解決,有力地分解了司法部門的壓力。
北京仲裁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私權,在權利獲得國家認可之后的權利行使中,其合同糾紛的可仲裁性已經為世界各國所承認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屬于非契約性糾紛,只要當事人之間達成仲裁協議,理當具有可仲裁性。現在越來越多的網絡知產糾紛都選擇了仲裁方式,2012年北仲受理的網絡知產侵權糾紛較2011年增長20%,大約有三百件左右。
除了傳統的仲裁、調解途徑外,以創新為核心價值的網企和網民們獨辟蹊徑,開創了“網人自治”等爭端解決平臺和模式。新浪法務部專員蔡青介紹,為了應對大量紛繁的網絡糾紛,新浪從2012年6月就開辟了專門解決網民的各類糾紛及爭議的“網人自治”微博管理平臺至今已經成功處理了近四萬件網民糾紛,而且和解成功率極高達到99%。
在此次年會上,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主任趙天武主任向記者介紹,因為電子知產糾紛絕大部分都涉及到高端專業電子技術,中心從很早起就醞釀成立“電子知識產權爭議解決中心”,專門為電子知產糾紛提供商事調解服務。如果進展順利的話,年內就可能成立。
知名電信網絡法律專家王春暉博士分析指出,不論是仲裁、調解還是“網人自治”平臺,都屬于目前國際流行的非訴訟糾紛解決程序,或者叫替代性、選擇性糾紛解決方式,英文簡稱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它是一種獨立于法院訴訟的非訴糾紛解決途徑。作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中的一種替代方法,它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簡易和靈活方便,對于解決社會糾紛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因此獲得業內越來越多的認可。